學程最新消息
公告
【講座】閱讀《萬壽果》ー日治時期的台灣漢生病文學(中文演說)
Date:2023-11-03
時間:11月24日(五)下午2點到4點
地點:成大台文講堂
主講人:星名宏修教授(一橋大學語言社會科教授)
與談人:洪意凌助理教授(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)
主持人:吳易叡副教授(國立成功大學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副教授)
內容:
1930年12月,台灣總督府成立了癩病療養所——樂生院,位於台北州新莊郡。樂生院成立時的收容人數為100人。然而,在同年由總督府警務局實施的調查中,顯示有1084名患者,無可否認地,收容人數相當少。明治維新後,日本第一部以癩病患者為對象的法律是在1909年施行的「第11號法律」。該法的目的是收容那些流浪街頭的患者,因為當時對他們有「可能會傳播病毒」的誤解,在「風俗上也極為不宜」。然而,當時殖民地台灣與日本內地的法律系統不同,因此在成立樂生院時並沒有相關的法源依據。
1934年1月,通過《台灣總督府樂生院慰安會章程》。大約同年5月,慰安會創辦了《萬壽果》雜誌。擔任樂生院院長的上川豐,將它稱為「癞文藝誌」。 《萬壽果》中刊載了各種文類作品,儘管日本人的作品較多,但也包括了台灣患者創作的漢詩、短歌、兒童的作文等。這些作品非常適合用來探討收容患者的內心世界。然而,國立台灣圖書館的收藏中,只有《萬壽果》的一部分,僅收藏了到第六卷第二號(1939年6月)的十一期。去年10月,日本不二出版社以岡山縣長島愛生園的藏書出版了《萬壽果》的復刻本。
本演講將介紹在台灣文學研究領域尚未引起關注的《萬壽果》雜誌的創辦過程,以及在該雜誌上發表的文學作品,帶領觀眾隨著患者自身的言說,感受癩文學的痛苦與救贖。
主辦單位:國立成功大學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、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人文社會醫學科
合辦單位: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、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、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
經費輔助:國立成功大學高教深耕計畫